中国集权时代的第三周期从辽金出现萌芽,在元代继续发展,到了明清两代,则形成了稳定的模式。这个周期的特征是:土地制度重回私有制,官僚制度上建立起了具有无限控制力的集权模式,并依靠封锁人们的求知欲,形成了巨大的稳定性。这个周期在财政上是保守的,以土地税为主,并逐渐放弃了不稳定的纸币体系,回归更加原始的货币制度,但这套财政制度又足够简捷,足以维持很长时间。 如果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,这个体系可怕的稳定性可能让我们永远停留在第三周期内,虽然经济上绝对不会有突破性发展,人民的生活却也并不差。只是到了清末,随着海外影响的到来,中国财政才开始了近代化的路程,并有了突破农业社会桎梏的机会。它曾经充满了希望,却最终被迫回归到国有企业、金融垄断与土地公有制的两千年往复中。

您在第 17 页(位置 #205-212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 上午1:32:53


汉代建立的中央集权模式,带来了一个无解的困境:中央政府要维稳,就必须多收税;要多收税,就必须建立国有企业和金融垄断,而这势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;经济发展停滞后,又反过来影响政府维稳,从而造成王朝的垮台。

您在第 18 页(位置 #224-226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 上午1:34:15


和亲的女子并非真正的公主,而是从刘姓家族中找一个女孩,由皇帝认作干女儿,嫁给匈奴。

您在第 19 页(位置 #236-237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 下午12:09:40


然而,在这幅和平安宁的图画下,却隐藏着中央帝国财政方面的一个巨大死穴:税收弹性不足。

您在第 24 页(位置 #316-317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上午9:08:11


尽管社会经济繁荣,可一旦出现了持续的异常情况,需要动用预算外的大额开支,就会立即出现财政紧张的情况,而财政的紧张最终会通过政权的力量破坏繁荣,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盛世都无法持续的原因之一。 战争就属于最典型的异常情况。

您在第 25 页(位置 #319-321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上午9:08:25


然而,就在汉军屡屡获胜时,真正的问题却来了。如果换个角度,从财政角度去观察,就会发现战争有巨大的破坏性,所谓“名将之福,财政之灾”。

您在第 26 页(位置 #338-339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上午9:10:50


从冷冰冰的数字和空荡荡的国库可以看出,巨大的帝国一旦统一,就要承担高昂的统一成本,几次边境战争就足以拖垮汉代曾经健康的财政。

您在第 28 页(位置 #370-371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上午9:15:44


到这时,国家垄断制度已经呼之欲出。汉武帝最终找到的出路是:如果要获得无限制的收入,就必须把政府变成一家庞大的企业,这家企业唯一的任务就是为政府创造利润,政府想要多少,就供应多少。这就是官营垄断之源。这个办法也终于影响了未来两千多年中国的经济和财政的走势。

您在第 32 页(位置 #432-435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上午9:22:10


后世的书生往往根据初衷来相信平准的好处,而不去检查一下实际的执行效果。

您在第 39 页(位置 #530-530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上午9:41:09


在以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,只有东汉和唐前期的政府没有采取国家垄断的做法,其余历代统治者大都没有摆脱汉武帝的统治模式。国家垄断成为中央帝国的财政秘诀,逐渐成为唐以后各个王朝的标配。

您在第 42 页(位置 #579-581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7日星期四 下午10:45:09


在日后的历史中,我们还会看到无数次权力的内廷化。当皇帝觉得现有的机构不能领会他的意图,对他形成羁绊时,就会弄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新机构来掌管权力。这种对原来官僚架构的破坏,令政权变得越来越不稳定,也造成了大量的冗余官员。政权的不稳定,以及官僚机构的烦冗,甚至成为整个王朝的绝症。

您在第 44 页(位置 #598-601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7日星期四 下午10:47:45


但是,战争又是不可避免的。一旦集权国家经济恢复,就会有人鼓吹战争,第一次、第二次的时候,人们只把这种鼓吹当作是疯子的言论,但是第十次、第一百次的时候,这种言论就能够打动执政者,又通过政权的力量传播开来,整个社会变得狼性十足,从而开始了疯狂的冒险。冒险过后能够及时收手还好,如果过了能够回头的临界点,就必然采取财政上的一系列集权措施,最终导致财政的崩塌。

您在第 94 页(位置 #1344-1348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9日星期六 上午10:22:04


在集权帝国内部,有两条规律在交错中起作用: 第一条规律是,一旦政府放松控制、削减财政开支,社会经济会立即出现反弹。 第二条规律是效益递减规律。在制度建立初期,中央政府的放权、让利往往能得到最好的效果。如果是在朝代中后期,使用同样的政策,效果却要打一个折扣。 在朝代中后期,复杂的利益集团已经成型,特别是官僚人数的膨胀,即便中央选择让利,但这一部分利益不见得能够进入老百姓口袋里,而是被中间的利益集团截留了。

您在第 106 页(位置 #1519-1524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9日星期六 上午11:22:45


灵帝卖官的方法灵活多样,甚至还支持信用付款,可以先当官,再付款,不过到时候要付两倍的价格。

您在第 164 页(位置 #2378-2379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9日星期六 下午6:36:38


东汉末年,最早发现战争财政秘密的是曹操。董卓囤积了大量钱币,却无法买到粮食,袁绍、袁术等人由于不重视后勤,军士们甚至不得不吃野枣和贝壳,只有曹操组织了大规模的屯田,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保障。

您在第 172 页(位置 #2493-2495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29日星期六 下午6:47:56


政府讲道理时只在它缺乏税收时,而讲道理的唯一方式就是加税。

您在第 224 页(位置 #3251-3252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上午9:18:44


随着隋代的统一,社会的生产效率的确在迅速提高,只是,社会上的物资都被一台高效的征税机器送到了政府手中,又被束之高阁,或者浪费掉了。无论人们生产多少东西,都无法满足政府的浪费行为。 资源的错配使得一方雄心勃勃,而另一方却饿着肚子。这提醒人们,在集权帝国时代,高效的征税机构貌似实现了公平,但很可能意味着普遍的贫穷,因为当税都被政府拿走之后,留给老百姓的,只剩下劳苦和饥饿。 因此,隋代的“大跃进”,并没有引起后世的任何警惕。

您在第 252 页(位置 #3669-3673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上午10:26:58


在征高丽的过程中,一个真实的李世民显现了出来。抛开被神化的纳谏因素,晚年的太宗已经变得奢侈傲慢,军事行动也愈加失控,本质上与隋炀帝并没有太大区别。 历史上对他英名的推崇其实表现了百姓对圣君的渴望。特别是到了中晚唐之后,由于人们对现实政治不满,就夸大了初唐时期的政治清明。

您在第 259 页(位置 #3765-3768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上午10:31:16


只要存在纸币的垄断发行,政府利用纸币补贴财政就是一种天然的行为,不管人们如何防范都没有办法制止。当财政收支出现不平衡时,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解决问题,这种诱惑谁也无法抵挡。

您在第 340 页(位置 #4966-4968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下午6:13:23


从世界的经验看,只要纸币与硬通货挂钩,就必然产生通货膨胀。许多政府就依靠印钞票制造通胀,从社会的手中夺取财富。

您在第 353 页(位置 #5151-5152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下午6:30:35


由于财政失控,明朝政府对于商业和贸易的态度愈加敌视,并最终把中国送入了闭关锁国的轨道。当锁国政策固化到人的脑子里时,整个社会对海外世界都充满了偏见和敌视,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全消除。

您在第 422 页(位置 #6161-6163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下午8:10:21


通过科举,明代彻底打碎了社会结构的结块现象,民间分散成了一个个原子,互不隶属,中央的权威不会受到任何挑战,形成了彻彻底底的集权模式。

您在第 430 页(位置 #6281-6283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下午10:48:14


当国门打开后,有两种人总是比其他人更先看到自己的不足:直接与海外接触的东部沿海地区的人们,以及一部分上层官员。这两种人分别代表了民间和政府开始效仿海外模式发展经济。 代表政府的开明官员眼界最宽,且拥有充足的资金,他们导演了第一波近代化浪潮。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只有在积累了更丰富的资本和知识之后,才能引领第二波,取得发展并逐渐超过官员主导企业。在日本、土耳其等转型国家也都出现了类似的局面,最初是政府主导,随后民间完成接棒,进入更加自由的经济时代。

您在第 469 页(位置 #6853-6858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下午11:25:04


根据规划,历史系列会包括三本书,分别从财政、军事和统治哲学三个角度来研究中国历史。关于中国历史上最深层的脉动,我也认为可以分成这三个方面,即和平时期看财政,战乱时期看军事,维稳必须靠思想控制。

您在第 477 页(位置 #6971-6973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下午11:27:53


不管是和平还是战乱,树立一种稳定的统治哲学是制度维稳的必要条件。而“维稳”这个词,是中国两千多年集权社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,要想做好维稳,不能仅仅靠安检和武装,而必须把人从思想上进行格式化。

您在第 478 页(位置 #6981-6983)的标注 | 添加于 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下午11:29:13